智慧点心坊: 点亮和滋养心灵!

Wisdom Snack: Igniting & nourishing the soul!原创心灵驿站!

心理坑洞、渴求与爱

卢小英/文

同样是奋斗和努力,动机不同,其后的精神状态截然不同。当一个人与真实的自己(本体)有联结的时候,努力是为了表达和实现自己的使命,让自己恰如其分的成为宇宙这匹绸缎中的一根线,感受到一种生命的丰富和圆满;当一个人与真实的自己某些品质失去联系的时候,努力是为了获得外在的肯定和认同,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超个人心理学家阿玛斯(A.H. Almaas)所说的“坑洞理论”(the Theory of Holes)指的是第二种情况。他认为:

坑洞指的是你已经失去联系的某个部分,也就是你无法意识到的某个部分。从最根本上来看,我们真正丧失的其实是我们对本体的觉察。如果无法察觉到我们的本体,它就会停止显现,然后我们就会感到匮乏不足。因此,坑洞指的就是我们本体的某个部分不见了。这可能意味着某种本体的品质不见了,譬如爱、价值感、与人联结的能力、力量等等。虽然我们已经无法觉察到本体的某些部分,但并不意味它们从此消失了;它们从来不会消失踪影的,你只不过是和它们断了联系。……当你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时,你的内心会有一种空空洞洞的感觉。你会感到匮乏、自卑,只想拿外在的价值来填满这个洞。你会利用别人对你的肯定和赞赏来达到这个目的,你会以虚假的价值来填补这个洞。

Continue reading

#107 The Five Love Languages 爱的五种语言 (下)

#107 The Five Love Languages 爱的五种语言 (上)

6. 爱是提出请求,而非要求

爱是提出请求,而非要求。若我要求我的配偶,我就变成了父亲或母亲,而她则成了孩子。
Love makes requests, not demands. When I demand things from my spouse, I become a parent and she the child.

提出请求肯定了对方的价值和能力,并允许其有选择的权利,是一种引导;而提出要求,会让对方觉得被贬低,被胁迫,哪怕最后依从了要求,也不太可能是爱的表示,而是为惧怕、愧疚等情绪所驱动。

对于越亲密的人,我们常常说话反而越不客气,但这样做会抹去关系的亲密性。

“今天我整理了一天的房间,你只洗一下碗会累着呀?”
“我有些累了,你可不可以帮我洗一下碗?”
这两句话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很不同?

Continue reading

#107 The Five Love Languages 爱的五种语言 (上)

The five love languages

本书为智慧点心坊108本心灵书的旅程第107本

简体译本为《爱的五种语言

如果,配偶不了解我们爱的‘母语’,我们就不能依赖它;如果,我们要他或她感觉到我们传达的爱,我们就须以他或她的爱的语言来表达。
We cannot rely on our native tongue if our spouse does not understand it. If we want him/her to feel the love we are trying to communicate, we must express it in his or her primary love language.

在超市购物,背景音乐是一个哀怨的男声在那里唱着“我感动天,感动地,怎么感动不了你……” 多么的哀怨呀! 我心中不由暗笑:“什么逻辑呀,怎么这么的自作多情!”但是转念一想,可不是,有时我们自以为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在爱自己的伴侣,但是让人憋屈的是,对方不仅没有一丝感动,还竟然会没有良心地说感受不到爱。这真是六月飞雪的窦娥冤呐!相对而言,有时我们会觉得伴侣在自己的身上没有费心思,倍受冷遇,于是开始怀疑自己不再被爱了。但是在争吵中如实相告的时候,对方也会有一脸的惊诧和受伤的神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呀?这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这本 《The Five Love Languages 爱的五种语言》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作者Dr. Gary Chapman是美国著名的婚姻辅导专家。他认为,如同世界各地的人讲着不同的语言那样,人们也说着不同的爱的语言。每个人从小的成长经历,让他有一种主要的爱的语言,就像我们的母语。如果两个母语不同的人在一起的话,双方又不懂对方的语言,那么仅靠肢体和表情来做有限的交流,势必很容易产生误会和隔阂。在爱的表达和接受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Chapman经过30年的婚姻咨询,发现 “使一个人感觉到被爱的事物,并不一定能让另一个人感觉到被爱。”这让他思考,那些觉得自己不被爱的人,究竟想要什么。他发现这些人的回答可以分为五类,他称之为爱的五种语言:

Continue reading

过早的认知承诺——不易察觉的心理定势

premature cognitive commitments

本文为【哈佛幸福课推荐书】Mindfulness 读书笔记之三

Mindfulness这本书中,Langer所提出的“过早的认知承诺”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当我们第一次接触一些事物的时候,可能以为它们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没有对它们进行认真的考虑。殊不知,对这些事物的第一印象就此在我们脑中扎根下来了。下一次当相似的信息,如味道或声音,出现的时候,哪怕这次是与我们相关,我们却往往根据之前的第一印象形成观点,而不会去反思第一印象的准确性。由于我们对这类思维定势(mindset) 没有进行过深入思考,所以它们被称为过早的认知承诺(premature cognitive commitments, 简称PCC’s)。很多PCC’s在年幼的时候就养成了,就像一张张陈旧的照片,储存在我们脑中,给我们日后的人生体验带来不易察觉却重大的影响。

Continue reading

【小英版哈佛幸福课笔记】自尊篇 Self-esteem Part 5

【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independent】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达到独立型自尊呢?保持对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有什么不好呢?这样做简单省事多了,不用那么辛苦。Tal 举出了三大方面的原因来阐述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

  • 道德行为 (moral behavior)

史上最可怕的暴行是由那些服从权威者或是种族主义者所犯下的。

conformity

依赖型自尊越高的人越容易服从权威。因为这些人自我不够强大,特别需要外在的赞扬来肯定自己。来自一个有魅力的权威和领导的赞扬对他们会有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需要不停地获得群体的赞扬,就更可能遵循群体的做法。心理学上著名的Milgram实验(视频)和Asch的实验,分别证实了这两点。

Continue reading

爱她(他),就让她(他)做自己—看《克莱默夫妇》

克莱默夫妇

1979年的老片了,两个老戏骨Dustin Hoffman和Meryl Streep 还如此年轻,但演技已经不凡。加上个可爱灵动的小演员Justin Henry的出色表演,人物间的互动充满了的张力。温暖、细腻的爱在这些张力间来回的流动,好多次都让我酸了鼻子,湿了眼睛。

影片一开始,色调和灯光渲染出一种很压抑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克莱默夫人Joanna和儿子Billy惜别后,痛苦的告诉克莱默先生Ted,他的要求她做不到,如果不离去,她甚至会跳楼自杀。观者心中有个疑问?究竟是什么让Joanna如此痛苦,而不得不抛夫弃子?

Continue reading

乐观有益婚姻关系

Marriage

本文为【哈佛幸福课推荐书】—Authentic Happiness 读书笔记之七

说到两性关系,很多人会考虑的是两个人是否脾气相合,价值观一致,在这本书中,Seligman 提到两个人的解释形态是乐观还是悲观,对婚姻是否美满也有很大的影响。

看过Learned Optimism 的朋友们想必还记得,乐观的人习惯把好的事情看成是永久的和普遍的,而对不好的事情他们会把它解释成暂时的和特定的;悲观的人的解释形态正好相反。两位心理学家Frank Fincham和Thomas Bradbury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追踪解释形态对于婚姻的影响,他们发现,在一个成功的婚姻中,配偶双方可以是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多种组合。但是如果双方都是悲观者的话,那么婚姻一般不会美满,这是为什么呢?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