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心坊: 点亮和滋养心灵!

Wisdom Snack: Igniting & nourishing the soul!原创心灵驿站!

Day 5 碰到讨厌的人,该怎么办?

亲爱的心灵朋友,
你好!

今天想和你聊聊一个话题—碰到讨厌的人,该怎么办?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和我们气场不太对盘的人,这是件挺不舒服的事情,只要对方在场,仿佛整个空间气氛都变得沉重起来。

当这些人是和我们是萍水相逢,擦肩而过的路人,那很好办,眼不见为净了。可如果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那该怎么办?

Continue reading

Day 4 卢氏一号冬季开心方案

亲爱的心灵朋友,

你好!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每天某一个时刻,人特别容易情绪低落?我就有,在大概下午4点至6点之间。一般来说,这个时候,我看问题会灰色而负向些。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我这个的个体如此吗?后来在心理学家Robert Thayer所写的《The Origin of Everyday Moods日常情绪的起源》,里面发现,人类的身体状况和心理能量在一天内会起伏。一般来说,下午4点左右(平均4.34分),是一个人能量的低谷点。这个时候意志力薄弱,一些瘾头比如吸烟、暴食最容易复发。这个时候也不是与人谈工作合作的好时机。了解到这点,在这段时间,我通常会去做些类似爬山、散步、锻炼、以及做菜等方式来放松,效果还不错。

Continue reading

Day 3 梭罗和林逋的爱情

亲爱的心灵朋友,

你好!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我怎么把19世纪的美国人和中国宋人,这两个朝风牛马不相及的人相提并论。那是因为我觉得这两个人某些地方有类似之处。

先说梭罗,他终生未婚,而且也未见有什么亲密的伴侣。仿佛爱情在他的字典是不存在的。但我在《瓦尔登湖》的中文序和《梭罗日记》中了解到,他在年轻时爱过一个少女,还为她写下了“除了更深地去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爱”这样热烈的诗句。很不巧地,他哥哥也喜欢这个女孩子。于是兄弟因为变成情敌关系而出现了嫌隙。最后女孩先后拒绝了这两兄弟而另嫁了。更惨的是,他哥哥因为一件意外的小事竟然魂归西天了。这些重重打击了梭罗,他病了足足三个月才慢慢恢复。

Continue reading

Day 2 不想看新的风景,想拥有新的眼光

亲爱的心灵朋友,

你好!

上午我坐在客厅的蒲团上读梭罗的《Walden瓦尔登湖》。明亮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窗台上新买的水仙和我身上。水仙的绿叶一条条很有精神地竖着,我的身上暖暖的,内心的温度也不低。奇怪!很多人读这本书,常说感受到心灵的宁静,而我却读得热血澎湃不已。因为今天读到的很多地方,这个19世纪的美国人以他自己的方式说出了一些我感受到的,却又常怀疑自己的体会,怎不叫人兴奋呀!这是个多么美丽、无畏而自由的灵魂呀!当他说出某些话的时候,我感到一阵畅快,感叹这个不愿成为社会镜像的人,活得多么纯粹!

Continue reading

Day 1 轮毂与轮圈,撞窗的蜜蜂

本文属于108本英文心灵书的旅程之每日书游心路

 

亲爱的心灵朋友,

你好!

今天是我重新踏上旅程的第一天,此刻我正一边听手嶌葵的The Rose,一边给你写信,她的歌很安静。

因为决定以书信的方式随意地写自己的感受,结果今天一边看书,一边很多想法纷纷冒出来。我有些讶异,怎么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的话要说呀!为了避免太罗嗦,我还是挑一些告诉你吧。

原先计划看一部分Jon Kabat-Zinn的 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并整理一下上周所看的Marcus Aurelius的《Meditations沉思录》的笔记。但在翻阅的时候,看到了Kabat-Zinn频繁地引用Thoreau(梭罗)的语录,心有所感。于是从书柜取下了他的《Walden 瓦尔登湖》读起来。

Continue reading

108本英文心灵书的旅程 (改为说书秀啦)

108本英文心灵书的旅程

真正的探索之旅,不在于发现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Marcel Proust

人的一生,最多也就100多年,你有没有想过如何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人生?如何萃取出生命的精华,抓住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很可惜,学校教了我们很多知识,却没有教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过充实幸福的一生。

也许你会说:“我想呀!可是怎么做呢?”

积极心理学家,Flow的作者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认为,赋予生命意义最简单但又被忽视的方法就是以前人为模范,从书中发现自己的生命主题。而美国神话学大师Joseph Campbell 则认为:

坐在房间里读书,读书,再读书。而且要读对的人写的书。你的心就会被带到某个层次,你可以因此一直拥有一种美好、温和、慢慢燃烧的喜悦。这种对生命的理解,可以成为你生活的一种常态。

几年前,我开始了内在的旅程,静下心来,认真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问自己“我究竟要什么?”,“如何过这一生,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不会后悔?”。同时开始大量阅读各类有关心理心灵的书籍来寻找答案。

我发现了很多好书,透过文字,感到很多伟大的灵魂在向我说话。他们教我如何响应内在的呼唤,活出自己的天命;如何去爱;如何照顾和滋养自己的身体;如何认识自己,发挥和锤炼自己的天赋;如何去欣赏生命中的美……

Continue reading

书游心路—写给心灵朋友的信

亲爱的心灵朋友,

我正在进行一场108本英文心灵书的旅程。为了不让自己像以前那样迷失,重新开始之后,每日不管这个旅程进行了多少,我都会把自己在路上的心得写下来。有别于相对讲究条理和系统的读书笔记,这些心得较为零碎和随机。多为读书和写作所引发的各种各色想法,甚至是一些碎碎念。除非有特殊情况,它们会在网上每日更新,当做是寄给你的信。

Continue reading

改变想法,让心情好起来—读认知疗法经典书 Feeling Good

智慧点心坊feeling good

本书为智慧点心坊108本英文经典心灵书籍读书笔记的第12本,属于积极心理学&哈佛幸福课系列。简繁体中文译本分别为《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讓你感覺更好: 憂鬱的認知治療法》

你的认知就是你每时每刻(包括此刻)看待事物的方式。这些想法在你脑海中自动滚动,通常会对你的感受造成巨大的影响。

Your cognitions are the way you are thinking about things at any moment,including this very moment. These thoughts scroll across your mind automatically and often have a huge impact on how you feel.

                                                                                 ~David Burns

应该没有人会反对这一点,当人在遇到挫折、失落和失去的时候,难免会情绪低落甚至悲伤好一阵子。这是人类一种很正常的反应,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多数人会逐渐好起来。但是有些人却因此一蹶不振,情绪持续低落很长一段时间,仿佛陷入了一个灰色的沼泽地,迟迟走不出来了。这种慢性的情绪低落,心理学上称为心境恶劣障碍症(dysthymic disorder);程度严重些,符合一定诊断标准的则称为抑郁症(depression)。这种持久的情绪低落俨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病,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

为何对这些人来说,忧郁的感觉会如此挥之不去呢?认知心理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

Continue reading

心理坑洞、渴求与爱

卢小英/文

同样是奋斗和努力,动机不同,其后的精神状态截然不同。当一个人与真实的自己(本体)有联结的时候,努力是为了表达和实现自己的使命,让自己恰如其分的成为宇宙这匹绸缎中的一根线,感受到一种生命的丰富和圆满;当一个人与真实的自己某些品质失去联系的时候,努力是为了获得外在的肯定和认同,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超个人心理学家阿玛斯(A.H. Almaas)所说的“坑洞理论”(the Theory of Holes)指的是第二种情况。他认为:

坑洞指的是你已经失去联系的某个部分,也就是你无法意识到的某个部分。从最根本上来看,我们真正丧失的其实是我们对本体的觉察。如果无法察觉到我们的本体,它就会停止显现,然后我们就会感到匮乏不足。因此,坑洞指的就是我们本体的某个部分不见了。这可能意味着某种本体的品质不见了,譬如爱、价值感、与人联结的能力、力量等等。虽然我们已经无法觉察到本体的某些部分,但并不意味它们从此消失了;它们从来不会消失踪影的,你只不过是和它们断了联系。……当你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时,你的内心会有一种空空洞洞的感觉。你会感到匮乏、自卑,只想拿外在的价值来填满这个洞。你会利用别人对你的肯定和赞赏来达到这个目的,你会以虚假的价值来填补这个洞。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