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哈佛幸福课推荐书】Mindfulness 读书笔记之三
在Mindfulness这本书中,Langer所提出的“过早的认知承诺”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当我们第一次接触一些事物的时候,可能以为它们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没有对它们进行认真的考虑。殊不知,对这些事物的第一印象就此在我们脑中扎根下来了。下一次当相似的信息,如味道或声音,出现的时候,哪怕这次是与我们相关,我们却往往根据之前的第一印象形成观点,而不会去反思第一印象的准确性。由于我们对这类思维定势(mindset) 没有进行过深入思考,所以它们被称为过早的认知承诺(premature cognitive commitments, 简称PCC’s)。很多PCC’s在年幼的时候就养成了,就像一张张陈旧的照片,储存在我们脑中,给我们日后的人生体验带来不易察觉却重大的影响。
书中有个例子,小孩子听说老人是很固执,脾气暴躁的,当时他没有兴趣去深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因为毕竟离自己变成老人还远着呢。但“老人都很固执,坏脾气”这样的印象就像一张照片被他拍下来留在脑中了。长大后,关于老人的一切看法都将以之前的印象为基础。如果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用新的各种讯息来纠正自己之前的印象,那么他就被锁在这种虚假的认识中,哪怕使出现与之矛盾的证据时,他仍倾向于依然坚持原先的观点。这个小孩在他老的时候,也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坏脾气的老顽固。
前段时间,我一个朋友感叹“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孩子,长大后婚姻也很容易不幸”。我想在一个父母经常吵架或是恶言相向的家庭,孩子头脑里也许早已形成了很多过于婚姻和两性的PCC’s,这些影响了孩子以后的亲密关系。比如,一个女孩子,妈妈常在她面前骂:“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自古男人多薄幸”,如果她没有意识到妈妈的这些话对自己的影响,那么她长大后很容易在两性关系中以“受害者”自居。
那么怎样减少PCC’s对于我们的不利影响呢?根据书中的意思,我归纳出两个方法:
(1)乐于接受新的信息
Mindless的人不喜欢接受接受新的信息,对细小的改变视而不见,会成为PCC’s的受害者。而mindful的人会敞开心扉,乐于接受新的信息,也会注意到事情发展中细小的变化。他们会运用所有可得的工具,来改进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不停用新的印象来替换旧有的印象,这使得他们可以免受PCC’s的不利影响。
(2)接受新的信息的时候保持 mindfulness
Langer通过实验发现:
初次接收信息的方式(用心还是不用心)决定了我们以后如何使用这些资源。
The way we first take in information ( that is, mindfully or mindlessly) determines how we will use it later.
我以广告为例,“渴了累了喝红牛”这样的广告在电视里经常播出。如果一个人在看这个广告时候,留心过它的准确性,就会知道,这只是广告的手法,红牛虽然某种程度上可以解渴,提神,但是并不从根本上让人解渴解乏,喝水和休息会是更健康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在听的时候没想过广告的合理性,他有可能在渴了累了的时候,选择来一瓶红牛,而不是做更健康的选择。广告的目的达到了。我认为很多广告就是通过PCC’s,发挥其作用的,大家有兴趣不妨注意一下。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喜欢这份读书笔记,请顺手点击“喜欢”;也欢迎你把它通过QQ空间、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等与朋友分享(按钮见下面);关注智慧点心坊的微博或是邮件订阅,都可以让你及时获得文章和笔记更新的消息。你的每一份支持都对小英弥足珍贵,谢谢你 !
版权声明: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卢小英/文 来自智慧点心坊 (www.wisdomsnack.com)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snack.com/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