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吗?”
当有人这样问你的时候,你会怎样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会马上下意识地说“我挺好的”或是“我还好啦”之类的话。问题是,在回答的那一刻,我们真的好吗?常常有些时候,我们自己感觉挺不好的,但还是选择了口是心非。
在这个年代,大家身体可以暴露的越来越多,但是内心深处真实的情绪却是越来越羞于启齿,我们不约而同的带上了情感面具。结果就是,人们常觉得大家都过得很好,很幸福,就自己一个人很怪异,会难过,会感到孤单。
在当今,社交媒体如微博、QQ、微信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渠道。在上面分享生活的点滴可以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了解自己的近况。因为人们倾向于分享生活中的幸福瞬间,这就更强化了“大家都很好,就我不好的”的一种感觉。当一个人心情低落的时候,大学同学微信群里却传来张三正在欧洲逍遥游,李四刚考了一个潜水证,王五晒在五星级酒店的早餐,这时候此人的感觉可想而知了。难怪国外有研究证实facebook与青少年的忧郁症有关联。
当我们感觉不好,却回答“我很好”的时候,对方也不太好意思透露他的不开心,常回馈给我们的是他们也很好。于是我们和对方都更加觉得自己有孤单和痛苦是怪异的了。The Pursuit of Perfect 作者Tal Ben-Shahar把这种情况称为“大骗局 (The Great Deception)”:
于是,我们所有人继续用不真诚的言语和手势舞蹈着,一路微笑着,在欺骗和忧郁的恶性循环中一同沉沦。
And so we all continue, smiling our way through the insincere dance of words and gestures, engaged in a downward spiral of deception and depression.
要突破这个骗局,我们需要学会对他人和自己表达真实的情感。
一、对他人
心理学家黄维仁曾说:
在人世间,一个人可以给别人最珍贵的礼物是你真正的心声与感受,但是你不要随便、轻易地把自己最珍贵的礼物给别人。就好像把一朵最美、最脆弱的、珍贵的花,给了别人;但是如果那个人鄙视它,把它丢掉,踩在地上,那你就不要把这朵珍贵的花给那种人。那种人我把他叫做 toxic people。"
的确,很多真正的感受有必要只向那些我们信得过的人表达。
Tal也认为时刻毫无保留的暴露自己的情感,是不合适也不一定有帮助的,关键是在完全暴露和完全隐藏中找到个平衡点。平时在别人问候的时候,适度表达一下,比如“我有些难过”,“我有些悲伤”,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变得真实一点,也允许了对方可以显露他们的真实情感。说实在的,一个一天到晚很开心,各方面都做得很好的人,真是令人讨厌啊!啊呀,我怎么不小心说出来了,O(∩_∩)O~
我也常在网站和微博里分享一些处于情绪低谷时候的感受。比如,凌晨睡不着觉、早上醒来忧郁的直掉眼泪。这样做,只是向那些心情低落的人说一句:
“你并不孤单,我也会这样!”
二、对自己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礼貌,有些场合我们不得不做一些情绪的克制和伪装。比如服务行业的人要保持亲切的微笑之类的。有研究证明,这些行业的人更容易忧郁,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微笑抑郁”。
Tal在书中提到了"恢复空间(restorative niche)"的概念,在这个空间中通过与朋友分享感受,独处或是写日记来让自己从情绪伪装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有点像美国神话学大师Joesph Campbell所说的“自己的圣地”(The Power of Myth笔记第5点)。个人感觉,在这样的地方或是空间做自由书写有助于我们面对自己真实的情感。
当我们感觉不好的时候,允许自己去感觉这些负面的情绪。有一些励志书提议人们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对自己喊喊一些口号。其实这样的作法是无用且无益,否认自己的负面的情绪只会让人对于快乐、愉悦等正向情绪也变得麻木。当接受了自己的痛和难过,尽情哭泣反而能冲刷掉忧郁的迷雾,重新产生面对问题的勇气。负面情绪并不会造成问题,造成问题的是我们抵制和否认的行为。
最后送大家一首歌:范玮琪《可不可以不勇敢》
当爱太累梦太慢没有答案
难道不能坦白地放手哭喊
是人都会有感到难过、痛苦、孤单的时候,不妨如Tal所说的 “允许自己全然为人(permission to be human)”!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欢迎你邮件订阅,关注智慧点心坊的微博(新浪或腾讯)和豆瓣,或是请小英吃饭。
版权声明: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卢小英/文 来自智慧点心坊 (www.wisdomsnack.com)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snack.com/1666.html
小英的智慧点心坊 says:
很高兴你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