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心坊: 点亮和滋养心灵!

Wisdom Snack: Igniting & nourishing the soul!原创心灵驿站!

改变想法,让心情好起来—读认知疗法经典书 Feeling Good

智慧点心坊feeling good

本书为智慧点心坊108本英文经典心灵书籍读书笔记的第12本,属于积极心理学&哈佛幸福课系列。简繁体中文译本分别为《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讓你感覺更好: 憂鬱的認知治療法》

你的认知就是你每时每刻(包括此刻)看待事物的方式。这些想法在你脑海中自动滚动,通常会对你的感受造成巨大的影响。

Your cognitions are the way you are thinking about things at any moment,including this very moment. These thoughts scroll across your mind automatically and often have a huge impact on how you feel.

                                                                                 ~David Burns

应该没有人会反对这一点,当人在遇到挫折、失落和失去的时候,难免会情绪低落甚至悲伤好一阵子。这是人类一种很正常的反应,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多数人会逐渐好起来。但是有些人却因此一蹶不振,情绪持续低落很长一段时间,仿佛陷入了一个灰色的沼泽地,迟迟走不出来了。这种慢性的情绪低落,心理学上称为心境恶劣障碍症(dysthymic disorder);程度严重些,符合一定诊断标准的则称为抑郁症(depression)。这种持久的情绪低落俨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病,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

为何对这些人来说,忧郁的感觉会如此挥之不去呢?认知心理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

Continue reading

哈佛幸福课相关&积极心理学经典英文原版书籍-读书笔记(连载中)

2000年, 美国心理学家Martin Seligman 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positive psychology,台湾和香港分别翻译为正向心理学和正面心理学),号召大家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幸福和最优生活

2006年, 一门叫Psy1504 Positive Psycholgoy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受到很大的欢迎,近年来在中国也受到网友热捧,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哈佛幸福课”。

2008年,我首次接触了幸福课,这门课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促使我用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我发现,授课老师Tal Ben-Shahar 博士提到和推荐的诸多好书,其实涵盖了积极心理学主要的经典著作。我从中精选了20本书籍,认真阅读了其英文原版,参考了一部分中文译本,结合自己的心得写下了详细的读书笔记。和常见的自助书籍相比,这些书的一大特征就是主要的观点和建议背后都有科学的实证研究支持,所以特别适合那些惯于理性,讲究实证的朋友。但是也为习惯个人体会以及心灵感悟的朋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幸福和最优生活。这些书也是哈佛幸福课很好的课外扩展阅读,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门课

Continue reading

如何让脑子更好使?

脑子更好使

本文为【哈佛幸福课推荐书】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读书笔记之六

某天,我一人在家,出门倒垃圾回来,却诧异地发现自己拿错了钥匙,其他什么也没有带。无奈之下,只好去小区保安处借电话用,以通知家人。保安大伯调侃我年纪不大,脑子怎么这么健忘。其实我知道自己这种行为是心理学家Ellen Langer 所提及的典型的mindless状态,与健忘无关,但是这让我思索两个问题:

(1) 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否人类大脑的功能如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只能每况愈下?

(2) 在任何年纪,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脑子更好使?

Continue reading

有时不妨撇开思考(thinking aside)

创作过程

本文为【哈佛幸福课推荐书】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读书笔记之五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工作或是学习上,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收肠刮肚,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对策,却怎么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当你无奈之下放下手中的事情,去洗个澡、散个步、听会音乐、小睡一会儿,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突然间脑中灵光一闪,解决法仿佛自己蹦了出来。这正应了辛弃疾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咦,怎么之前我就没有想到呢?”你也许会觉得有些奇怪,可能以为只是偶然罢了。其实不然,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最好的方法和灵感往往不是在工作,反而是在放松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想到。

这是为什么呢?

Continue reading

哄自己开心

哄自己开心

本文为【哈佛幸福课推荐书】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读书笔记之四

生活在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人们习惯于要从所做的每一样事情都获得最大的收益。如果我问你,有多久没有为自己做一些事情,只是纯粹地让你感到好玩,给你带了乐趣和开心?唱歌、跳舞、读一本好看的小说、参观博物馆、烘焙、忙碌一天后一个人度过一段安静反思的时光、甚至是发呆、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我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做这些事情?也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做是很奢侈并且有些自私,毕竟生活中有那么多责任和义务要我们去承担。家庭、事业,每样都需要我们很大的精力。

Loehr和Schwartz认为我们要给予做这些事情优先的考虑,专门划出时间来做这些让我们感到愉悦的活动。不但要这样做,而且还要把做这些活动的时间看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sacrosanct)。因为这些活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的感受,而且在情绪方面滋养了我们,使得我们能在生活和工作上维持高效能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吃精力好?

如何吃精力好
本文为【哈佛幸福课推荐书】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读书笔记之三

对于体力劳动者,大家很能理解好的体能非常重要;对于脑力劳动者尤其是整天坐办公室的人,体能却是经常被忽略的。很多人只有在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才会去关注自己的身体。但其实如果身体精力不济,人的情绪会不佳,思想上也很难保持注意力。

要保持好的体能,饮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吃什么?怎么吃?"在Loehr和Schwartz 的精力管理计划中是很有讲究的。他们的很多客户在改变了饮食的模式之后,身体精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带动了情绪和思想方面的焕然一新。

Continue reading

精力管理才是王道——读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本书为智慧点心坊108本英文经典心灵书籍读书笔记的第11本,属于积极心理学&哈佛幸福课系列。简体《全力以赴:高效能人士的精力管理手册》; 繁体《用對能量,你就不會累

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能生活的基础。
Energy, not time, is the fundamental currency of high performance.
                                  —Jim Loehr & Tony Schwartz

生活在数字化时代,大多数人的生活非常忙碌。众多帮人管理时间的工具应运而生,比如各色日程安排、备忘录、电脑以及手机的各种提醒软件,还有形形色色的时间管理理论。尽管有这些帮助,很多人还是觉得时间仿佛永远不够用,或是对很多日程表上的事情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和伴侣和孩子有更多亲密的时光,可是下班回家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了,只想坐着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还有年少时曾有过的梦想,也许真的沦落到成为只有在晚上做梦时想想的事了。

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那么这本2003年出版的 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作者Jim Loehr 和Tony Schwartz 认为人们过分强调了时间管理,却忽视了精力(energy,或译为能量) 对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Continue reading

幸福要兼顾乐趣和意义-读Happier

Happier Tal Ben-Shahar

本书为智慧点心坊108本英文经典心灵书籍读书笔记的第10本,属于积极心理学&哈佛幸福课系列。简体《幸福的方法》;繁体《更快樂

我定义‘幸福’为‘对乐趣与意义的总体感受’。幸福的人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中,享受着各种积极情绪。这个定义不局限于生命中的某些时刻,而是包括人生整个过程的经历:人有时会经历痛苦的情绪,但在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

I define happiness as‘the overal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and meaning.’A happy person enjoys positive emotions while perceiving her life as purposeful. The definition does not pertain to a single moment but to a generalized aggregate of one’s experiences: a person can endure emotional pain at times and still be happy overall. 
                                                                     — Tal Ben-Shahar

试想一个场景,你去一家汉堡店,店里提供四种类型的汉堡:第一种是素食汉堡,里面是蔬菜和有机食物,非常营养但口感很差;第二种正好相反,是我们常被称为“垃圾食品(junk-food)”的汉堡,热量高没有营养,吃了对健康无益,但它们真得又香又美味;第三种是既不好吃又没营养,对健康有害,可谓最差的汉堡;最后一种是营养丰富而且美味,是最理想的汉堡。请问你会选择吃哪一种?

Continue reading

过程vs.结果

过程vs.结果

本文为【哈佛幸福课推荐书】Mindfulness 读书笔记之五

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通常是以结果,而不是过程为导向(process oriented)的,所有的学习和努力为的是好分数、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最后找到好工作。

Langer认为这种一味追求结果的教育,造成孩子在开始做一样新的事情的时候,通常会问的是“我能吗?(Can I?)”或是“如果我做不到会怎么办?(What if I can’t do it?)”。他们会为成败得失而忧心忡忡,无法顺着本性带着好奇心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探索。

这些以结果为导向(outcome orientated) 的孩子在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以后后,会变得mindlessness。他们的目光聚焦在很多与结果相关的问题,却忽略了当下情景中那些细小却至关重要的变化。

Continue reading

多元视角

多元视角

本文为【哈佛幸福课推荐书】Mindfulness 读书笔记之四

试想你正走在人来人往的行人道上,有个人向你求助,说她膝盖扭伤了,问你能不能帮她到附近的药店买一卷绷带用来包扎。你答应了,但药店的药剂师告诉你,绷带卖完了。我想问你的是,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这是Langer在她读研究生的时所做的一个预实验的场景,由研究员扮演受伤的人,Langer先和药剂师说好,要他说没有绷带,然后她自己在一旁观察。结果发现,愿意提供帮助的25名好心人,竟然个个都双手空空地回到求助者身边,没有一个人叫药剂师推荐一下其他有用的医药用品。

Continue reading